古镇上成片的明清及民国时期保存较好的古建筑、古街巷同样也是竹泓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见证。
竹四村系郑板桥后嗣居住地
自古竹泓人文荟萃。清雍正年间,“扬州八怪”代表人物郑板桥在竹泓火君庙设馆授徒,为“火君庙”题写匾额。同时,题有“青菜萝卜糙米饭,瓦壶天水菊花茶”楹联。其中的上联与郑氏厨房“白菜青盐视子饭”不同,别有风味。目前,竹泓镇竹三、竹四居住着近千名郑板桥家族的后裔。

比起航行
倒不如说是摇曳
就这样行迈靡靡,悠悠晃晃
融化在江南的四时光景

兴化市戴氏木船厂是集产、教、研、为一体的综合性木船生产企业。有着近百年的生产历史,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规模优势,拥有综合素质高、经验丰富的职工队伍和新潮的设计能力。

民国初年,竹泓人刘鸿文创办国民小学(后改为竹泓小学)并献给国家。为此,刘鸿文获得时任国民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发的奖章。
抗战时期,江南沦陷。国学、江苏省立图书馆馆长柳翼谋(名诒徵)为使大批珍贵古籍不落入日寇之手,写信给时任兴化县县长的学生金宗华,得到支持,随后举家由镇江迁居兴化竹泓,将大批古籍隐藏于兴化观音阁及竹泓等地,此举亦得到兴化名士、教育家石金声、张道中等先生帮助。抗战胜利后,柳先生将保存下来的古籍运回镇江。后来,柳翼谋在《禺余轩存稿序》中记述道:“竹泓,故郑克柔受徒之地,文采风流,蝉嫣数百年不替,他邑乡镇弗能逮。”如今,柳先生的孙子——上海书法家柳曾符称兴化竹泓是他的第二故乡。